陶艺人生-唐山电视专访

时间:2013-11-23

  

      主持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陶瓷文化像中国的陶瓷文化这样历史悠久,而且艺术品多得惊人。这其中,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这个世界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在这一领域,落后就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落后更意味着中华文明的代名词将被异国他乡取代。此时此刻,偏偏有这样一个人在使出浑身系数、在奋力拼搏,他非要改变这种落后,他非要把这艺术生命无限延长,他更要拿出一个漂亮的绝活儿证明咱中国还是独一无二。这个人就是威震“瓷都”景德镇、闻名遐迩全中国的唐山老乡,他叫杨世得。

 

 

      都说艺术家有种常人没有的独特天赋,这在杨大师离景返唐那滔滔不绝的艺术展示时,我深信无疑了。而更让我佩服至极的还是杨大师他那坚定复活唐山陶瓷艺术的强烈心愿。

 

 

      嘉宾:要想把唐山的陶瓷艺术提升上去,就必须对工艺上要有所了解,单纯绘画吧,还是不够的,这是我到外地学习,想去的很大的原因。

 

 

      主持人:要说唐山陶瓷的历史可是不短了,不说远了,就说这一年一度举办的陶博会,就让咱唐山人每每大饱眼福且满载而归。但在欣赏收获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尴尬的事实,那就是,在连续11年陶博会收藏的大量陶瓷艺术作品中,咱唐山自产的份额越来越少。为啥?家乡人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俗气呆板僵化没新意,换上谁也得得上审美疲劳症呀!是的,就在唐山人越来越远离自己的陶瓷艺术时,我们可敬可爱的杨大师闪亮登场了。

 

 

      嘉宾:现在的抽象意识和荒诞意识的那些作品,他跟这个社会拉开的距离就过大了;过于甜美的东西吧,我又认为这些东西太多了,人们还需要更新的一些东西,来丰富这个陶瓷装饰。我个人对这个陶瓷装饰,我认为应该是走一种更倾向于文化的这个方向,所以我更多借鉴了文人画的效果来装饰陶瓷。

 

 

      主持人:选择手绘陶瓷,几乎让杨大师陷入了孤独无助的境地。要知道,在陶瓷绘画中,色彩变化是最难掌握的,纸质与泥胎,平面与主体,墨色与釉色,要将这有明显差异的两者融为一体并非容易之事。往往在泥胎上下笔时的颜色,一经窑变,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烧制温度稍不稳定,成品的颜色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几年前杨大师折腾来折腾去,也没能把釉下彩作品烧到理想的效果。于是6年间,他两次南下“瓷都”景德镇取经探宝,第一次却失败而归。

 

 

      嘉宾:因为当初啊,我去景德镇的时候,对工艺不太了解。咱们唐山都是釉上彩,到那以后呐,景德镇是以釉下彩为主的,都开始尝试,几次烧制不成功,还没考出来呢,又闹非典,我就回来了。可以说,从工艺上一点收获也没有,所以说回来的时候,我有种特别酸楚的感觉!在火车上我就想起那歌词来了,“这满怀壮志去了,回来确是空空的行囊”,那种感觉是很酸楚的!

 

 

      推歌《故乡的云》费翔

 

 

      那时候想家,真是有种歌曲的感觉,他是那个环境,让人有种特凄凉啊、悲伤的感觉!可同时,我也下决心了,我不能栽在这不起来,我将来一定要在景德镇,我再打翻身仗,所以说我历次景德镇已有活动我就去,有活动我就去,而且年年获奖。

 

 

      主持人:这第二次南下,杨大师干脆把全家都搬到了江西准备打持久战。

 

 

      嘉宾: 我都认为,对景德镇那地儿,我必须还得去,我不能一次不成功就失去信心了。它的工艺,还有这个大市场的要求,都让我必须在那,把握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所以说去年,我有带上我夫人,做好了一个艰苦的准备去了。去了以后租了房子,开始买这个生活用具,都准备在哪扎下去,干几年!可在这时侯,碰到了一个收藏家,他聘请,邀请我,一下子把我提升到了景德镇一个最高的平台上去了。

 

 

      主持人:在采访中,杨大师很感慨地对我说,作为山水画家,光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他首先必须心有林泉,笔墨才会有生命。于是在景德镇的这段日子里,杨大师遍访名师,切磋技艺。用心去捕捉那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他应邀去了三清山、鄱阳湖、井冈山等地进行采风,创作了一组美轮美奂的江西风景系列瓷板画。他的水墨山水画仅用几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在当地从陌生到追捧的全过程,而以他细腻的醴陵黑彩为颜料创作的水墨山水瓷画,更成了各地争相收藏的经典。这次远行,杨先生和他的一家满载而归。

 

 

      嘉宾:我这次去景德镇,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不管是从工艺的学习,还是我的作品,我都比较理想。去了这几个月吧,掌握了釉下、釉下五彩、釉下青花,而且还带回了几件满意的作品。我在景德镇那,搞了一批作品,准备出一本书,作为一种交流宣传。我去醴陵搞了一批釉下五彩的作品,这些作品吧,其中我这回带回了几件,准备在唐山陶瓷博览会展示一下,跟咱们唐山的同道们高一些交流,可能对唐山的装饰,也有一定的启示。

 

 

      主持人:瓷板画能给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其生动、逼真、大气的风格是宣纸所不能替代的。瓷画与纸本画的不同不仅在于用材,还有用色。中国画的精髓是笔墨,瓷画只剩下笔了,墨的韵味是求不来的,又是在瓷板上用色料作画,仅以线和填色为全部,所以很显匠气呆板。这也是多年来瓷画家不被画家所尊重的原因之一。而杨先生的瓷画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让僵硬的瓷画多了中国纸本画的灵动,尤其是釉下彩,这种色彩的和谐、准确,并非短时间内所能做到。而画面的视觉冲击,更不是一般的瓷画家们所能达到的。怪不得杨先生的瓷板画一经出现在景德镇和湖南醴陵,立刻被那里的广阔市场看好。

 

 

      嘉宾:我现在也有这么个感觉,我说我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因为我现在画画吧,到了啥呢,不管是纸花,还是陶瓷装饰上的绘画,我都是随心所欲了,心里想啥吧,都可以表现出来,有一种心情可别愉悦的感觉!而且对陶瓷装饰上吧,我也多年的尝试个中表现手段,而且掌握了很多有自己表现手法的东西,所以表现起来也是形式多样的,比较丰富。你要是细看我的作品哪,他里头有很多的表现方法!

 

 

      主持人:在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探秘陶艺绝活儿半年多,杨大师在不久前回到了阔别的故乡唐山。异乡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在他略显瘦削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但一谈起收获,他却兴奋的像个孩子。这一年,杨大师已经63岁。可他告诉我,他的陶艺生命才刚刚开始。去年,他的作品《湖山晴蔼》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评比大奖。他也因此被南方的客商誉为“瓷板上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家”。

 

 

      杨大师还告诉我说,他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努力通过自己独特的陶瓷工艺,让外地人打心眼里佩服咱唐山人,让外地人切切实实感受到咱北方瓷都的魅力与风采。

 

 

      (男声)几十年不辍以生涩的釉料对映灵秀的水墨,以生硬的瓷胎对抗阴柔的宣纸,以单调的瓷釉表现古今山水大师水墨意韵,让我越来越明朗了瓷板上山水画家的目标。也让那些精于此道的南方瓷业巨子们,看到了我们北方瓷都多年积淀孕育出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我将为此付出一生,无怨无悔! 

 

 

千弘馆-杨世得-瓷瓶一

 

千弘馆-杨世得-瓷瓶二

 

千弘馆-杨世得-瓷瓶三

 

千弘馆-杨世得-瓷瓶四

 

千弘馆-杨世得-瓷瓶五

 

千弘馆-杨世得-瓷板一

 

千弘馆-杨世得-瓷板二

 

千弘馆-杨世得-瓷板三